推動“雙減”落地更需家校協同
因為反對教師給孩子布置過多書面作業,貴州某小學一位家長與教師發生了沖突,并遭到全班39名家長中37名家長聯名“請愿”,要求該家長為孩子轉學。無獨有偶,在上海,一所學校因進行了月考被一位家長以違反“雙減”政策之名舉報,要求學校嚴格執行“雙減”,取消月考和分班考,卻遭到其他家長反對,家長們還就此展開了“論戰”。
“雙減”是一場力度空前的改革,它指向對基礎教育生態進行系統性重塑,把“劇場效應”的惡劣影響降到最小,也指向推動全社會形成新的教育共識。改革大刀闊斧地推進,必然會與學校的教學模式,家長的教育理念、教養方式發生沖突。變革之路不會一帆風順,目前所呈現出來的作業管理沖突、考試管理沖突以及教育問題的復雜性,都對落實“雙減”政策、形成家校協同育人新局面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減輕過重作業負擔、減少考試次數、減輕過重校外培訓負擔,這些都是好事。教師如果違背相關政策要求,家長當然有權利反饋、投訴。否則,政策要求可能就難以落地。但也的確還有不少家長對政策抱遲疑的態度,還沒有從“雞娃”的狀態中走出來,他們擔心作業少了、考試少了、校外培訓少了,孩子學不到東西;更擔心,別人家的孩子沒有“躺平”,別的家長或許還在明里暗里繼續“雞娃”。這樣一來,家長就無法淡定,就又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無可厚非,在中高考競爭壓力居高不下、社會競爭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家長的擔憂、急迫、焦慮等情緒都可以理解,由此而形成的種種沖突也屬于正常。但這些行為卻可能阻礙改革落地或者消解改革效果。
緩解家校沖突,營造家校協同育人新局面,需要學校教育教學創新升級,也需要家長的教育理念升級迭代,正確認識“雙減”政策的意義,理解、支持學校做好“雙減”有關工作。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沖突,源于部分家長錯把手段當成了目標,而又把教育的目標窄化為分數。作業也好,考試也罷,都是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監測學情、鞏固學習成果的手段,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品質,而這也恰好是“雙減”政策所期待達成的目標。家長要認識到,減少作業總量、減輕考試負擔的目的不是讓孩子“躺平”,而是提高作業布置的科學性、合理性,減少大量單調、重復、低效的知識學習負擔,把孩子從頻繁的考試和追逐分數的心理負擔中解放出來。這樣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養成學習習慣、鍛煉強健體魄、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積淀人文素養、探索興趣愛好開發潛能,從而更好地為未來競爭做準備。作業只是手段,學習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分數,如果能通過作業設計提質、考試管理優化讓孩子“吃飽”“吃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什么還要去搞題海戰術、應試訓練,還要以違背教育規律、犧牲身心健康為代價的方式去競爭呢?
當然,要化解家長的擔憂、彌合家校之間的沖突,迫切要求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變革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管理水平,通過“雙減”后教育教學改革的實績去贏得家長的認同與支持,并引導家長改變短視化、功利化的教養心態。也就是說,要讓家長看到作業少了、考試少了、校外培訓少了之后,孩子的學習更高效了、身心更健康了、成長后勁更足了,孩子的成長需求能夠得到更好的滿足。做到這一點需要一個過程,但做不好這一點,家校協同就會出現問題,改革成效也會受影響。此外,化解家長的焦慮,幫助家長堅守正確的教育理念,不僅要推動基礎教育改革和生態重塑,還需要教育評價體系改革的深化、社會用人評價導向的變革,讓人才成長通道更多元、更寬廣,形成人人能盡其才的良好社會環境。
營造家校協同育人新局面,還需要家長在關心、支持學校教育,積極充當學校教育有益助手的同時,尊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自主權,恪守家校協同育人的邊界。不越界、不越位,各盡其責、各履其職。從孩子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出發,攜手育人,應是“雙減”背景下家校協同育人的理想狀態。(鐘焦平)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豐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