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防控筑牢野生動物安全防火墻
“十三五”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各級林草主管部門積極貫徹國家林草局關于H7N9亞型禽流感、非洲豬瘟、新冠肺炎疫情等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全面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能力建設和國際交流,為保障國家生物安全構筑了一堵堅實的“防火墻”。
監測防控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實現點、面、網互聯互通和信息及時傳輸。賦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職責,目前全國已建成以720個國家級監測站為主體,覆蓋國家、省、市、縣四級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完成了信息直報系統向管理系統的升級改造,研發并運行了配套的“管理系統App”和“采集系統App”,并通過對野生動物疫情、主動監測預警等進行大數據關聯分析,初步建成了可視化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感知平臺,目前該系統共有用戶5000余個,完成了監測“面”的延伸。各地累計派出專家組、應急處置專業隊伍等近3000人次,及時發現、妥善處置了1715起野生監測“網”的效能。
著力提升主動監測預警水平,有力提高實時分析、集動物異常情況,發揮了現有中研判、趨勢預測能力。將主動預警試點轉為常態工作,聚焦禽流感、非洲豬瘟、小反芻獸疫等野生動物重點疫病,優化預警站點布局,強化樣本采集和實驗室檢測質量監管,初步構建主動監測預警新發展格局。在重點區域、重點時節共計采集樣品20余萬份,分離到禽流感病毒300余株,首次在活體野豬中檢測到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初步掌握了全國野生動物集中分布區域、重點物種攜帶病原體時空分布情況。積極配合開展中國-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新冠病毒溯源,對武漢市、湖北省和周邊省份以及全國重點省(區、市)采集的近300個物種、5萬余份的野生動物樣本進行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并對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采集的35個品種、1914個野生動物血清樣本進行了回溯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為全國應對國際輿論、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了重要支撐。密切跟蹤國內外野生動物疫病發生動態,健全完善趨勢分析研判機制,充分發揮專家專業支撐作用,深入分析和研判月度、季度、年度野生動物疫情發生趨勢和防控對策。
規章制度體系逐步健全,制定出臺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突發陸生野生動物疫情應急預案》。開展了多層級的應急演練,并通過演練不斷總結完善應急預案。各地根據自身特點,制定、修訂、完善了領導責任、崗位責任、應急值守、保密管理、人員安全防護、應急響應等管理制度。有序推進《陸生野生動物疫情分級通則》《野生鳥類禽流感主動監測技術規程》等10項行業標準制定。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科技項目上升為國家級重點項目,參與科研項目的廣度深度、人員受眾規模空前。會同生態環境、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海關、軍隊和有關科研單位開展了“遷徙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傳播風險研究”等8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應急課題研究和“藏羚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傳播機理與風險分析”等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局重點科技研發項目。由生物災害防控中心牽頭,聯合中科院動物所等11家科研院所、省級管理機構和高新企業成立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控國家創新聯盟。
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擴展,充分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與俄羅斯、韓國、美國等國家簽署了野生動物疫病防控合作備忘錄,組建了亞太地區野生動物疫病合作網絡,搭建了國際、國內頂尖專家共商野生動物源性人獸共患病的交流平臺。定期召開野生動物與公共健康國際研討會、亞太地區野生動物疫病國際會議,積極參與野生動物疫病與同一個健康國際研討會和野生動物疫病協會國際年會。組織專業人員赴俄羅斯、巴西、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開展跨境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培訓。
通過技術培訓、突發疫情應急演練和科普宣傳,營造了良好的群防群控氛圍。圍繞野豬非洲豬瘟防控、主動監測預警等重點內容,舉辦了13期國家層面、60余期省級層面的技能培訓班和疫情應急演練。制作了候鳥禽流感、野豬非洲豬瘟防控等12部系列科普宣傳視頻,編制了《探秘野生動物與病原體》等科普書籍,廣泛開展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生物安全科普宣傳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通過視頻播放、攝影展覽、知識講座和發放宣傳資料等宣傳手段,向公眾普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知識。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豐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