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持續發力 多措并舉
全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
近年來,陸豐牢牢把握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力打造甘薯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陸豐市農業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2022年4月3日,陸豐甘薯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公示名單。
(一)政產學研融合,支撐產業升級。以政產學研一體結合為導向,產業園與省農科院作物所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植物龍等龍頭企業與省農科院作物所、華南農大等科研機構共同組建了甘薯產業技術創新與服務團隊,重點開展甘薯作物新品種選育、配套栽培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及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在碣石鎮建設了生態農業研究中心(甘薯),搭建了甘薯全產業鏈價值創新平臺,引入推廣了蠶沙改土、脫毒種苗繁育、水肥菌一體化、氣泡清洗和產后商品化處理等一批關鍵技術,有效促進了全市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轉型。在上英鎮與碣石鎮建設了科研孵化基地,進行甘薯優良品種的引進、選育栽培等技術的優化,制定甘薯種植技術規程、甘薯產品加工技術標準等。此外,在省農科院指導下組建了產業園20人的甘薯技術服務的團隊,開展指導甘薯生產的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等。
(二)聚集生產要素,延伸產業鏈。推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初步構建了以優質鮮食甘薯初加工與冷鏈物流為主要支撐、以多元深加工為增值拓展的現代甘薯產業體系。產業園物聯網以及溯源平臺已經初步搭建,建成了碣石互聯網+智慧科創園、星都新供銷物流基地等重要冷鏈物流基地,建設10萬噸保鮮庫,形成年周轉量50萬噸以上的物流能力,同時建設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實現年存儲甘薯達5萬余噸。推廣了氣泡清洗-高壓風干-篩選分級的初加工技術,實現商品化處理后的甘薯發芽率由84%降低至23%。目前,陸豐市包括初加工在內的甘薯加工制品產能達到30余萬噸,是粵東地區重要的甘薯加工流通基地。2021年產業園內甘薯一二三產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4億元。
(三)構建營銷網絡,拓展銷售渠道。陸豐甘薯已建立形成了較完善的線上線下融合營銷網絡,實現80%的甘薯外銷至全國各地。目前甘薯產業園合作建立了農超對接、蔬菜配送、直銷設點銷售渠道,建設完成產業園5個鎮級電商服務站、35個村級電商服務點,產品暢銷省內外,省級龍頭企業陸豐植物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更是與“華潤萬家”“盒馬鮮生”“吉之島”等多個大型商超簽訂點對點供應。線上部分高端品種最高銷售價格達到20元/kg,甘薯種植效益明顯高于國內其他產區。
(四)打造陸豐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極推進農業品牌和農產品質量認證,不斷擴大“三品一標一名牌”農產品市場占有率。產業園已完成綠色、有機以及各類標準化基地認定41個,包括先后創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個、廣東省“菜籃子”生產基地4個、廣東省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4個。獲得省名牌產品2個,名特優新農產品8個,榮獲汕尾市級金牌產品1個,名優產品7個,打造了一批陸豐原生態農產品品牌。陸豐甘薯公共品牌加快創建,陸豐市委、市政府成立甘薯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領導小組,力爭在近期成功注冊公共品牌,圍繞公共品牌研究制定推廣一系列甘薯生產標準。
(五)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帶動生產活力。建立完善鎮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村級土地流轉服務點,形成市、鎮、村三級聯網共享平臺,引導和鼓勵農民積極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立了現代土土地流轉機制,目前產業園集中流轉土地占園區耕地總面積的35%左右,通過土地流轉、托管服務等多元化方式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占比達到62%,有力引導農業用地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產業園入駐各級農業龍頭企業15家,其中省級4家,汕尾市級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5家,其中省級示范社5家、汕尾市級示范社20家,帶動農戶2萬多戶;家庭農場達到132家。甘薯產業帶動農民作用顯著,通過多種方式增加農民收入,2021年陸豐甘薯產業園覆蓋范圍內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8960元,高于陸豐市平均水平的18%。
(六)推進人才培育,注入園區發展活力。積極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依托課堂理論授課與田間地頭實習實踐指導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逐步建成了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現代職業農民隊伍。陸豐市2021年下達資金72萬元,完成培育高素質農民240名,進一步提升鄉村人口綜合素質、生產技能和經營能力,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民全面發展。在上英鎮建設創業創新科技樂園,吸引返鄉人才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和創業,組成專家團隊,與創新創業隊伍有機結合,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畢業大學生以及農村年輕人加入到創新創業領域,為產業園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豐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